全国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300强

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

医院历史
当前位置:首页 > 医院概况 > 医院历史

一、建置沿革

  清朝及民国时期,蓬莱没有国办医疗机构。1944年3月始有北海专署卫生科建立的北海市第一卫生所,设在蓬莱,灰色名曰"济生堂"。

  1945年4月,蓬莱县人民政府卫生科成立后,为了医治伤病员,改善群众医疗卫生条件,即着手创办我县卫生事业。1946年5月创建了蓬莱县立医院,院长由卫生科副科长张华晟兼任。当时有工作人员9名,药品、器械是从日本军医处接收了一部分和自购了一部分。有药品、显微镜、简易手术床和普通手术器械,设有简易病房,不分科。主要任务是为机关、部队、民兵、残废军人服务,也为群众看病,能够治疗轻伤病和做小手术。1947年秋,因革命战争形势的需要,政府号召精兵简政,有的人员调动、参军,也有的回家,所剩人员不多。这是人民政府在我县最早建立的医疗机构,也是蓬莱县人民医院的雏型。
  1950年上半年,更名为山东省莱阳区蓬莱县卫生院,设医疗股、防保股、行政总务股、辖大辛店、刘家沟、大柳行3处卫生所。
  1956年下半年,根据全省统一要求,定名为蓬莱县人民医院。
  1958年11月,蓬莱、黄县、长岛三县合一,改称蓬莱县第一人民医院。1962年1月三县恢复原制,医院又复称蓬莱县人民医院。
  1968年3月,蓬莱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成立。1969年局、院、站合并称"六·二六医药服务站革命委员会"。1970年解体撤销,仍称蓬莱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。
  1977年,重新恢复蓬莱县人民医院名称。
  1992年1月,蓬莱撤县设市,始改称蓬莱市人民医院。

二、院址变迁

  1946年5月医院成立时,院址设在蓬莱城洪家弄王功亭私人开办的"医院"小楼,也就是后来日本军医处驻过的地方,有屋22间。1946年秋,国民党进攻胶东,医院随政府疏散到龙山店乡龙阳村,秋末转移到潮水镇全口郭家,后又迁至"金果山区"山上李家村。工作人员与伤病员分散住在农户。1948年3月,蓬莱城二次解放,医院迁回蓬莱城,驻画河(现工商银行处)。1949年10月1日,医院搬回到洪家弄小楼处。1952年,政府分给钟楼底(即现第二百货公司处)公房18间建门诊,洪家弄处作为病房。

  1958年医院迁到万寿街路南公房,驻城海军第四○五医院从 "下窪"搬走,政府将空出的81间公房给医院作了病房。1960年又将"万寿宫"公房39间给医院做门诊,原万寿街路南公房改做妇产科简易病房。
  1966年山东省卫生厅拨款12万元建院。县委、政府把新建医院选址在城东、群众称 "鬼子楼"处,建门诊、病房1880平方米,并调给与其毗邻的老车站旧房77间做职工宿舍。1967年11月,从下窪、万寿宫迁至新建的县医院。
  自1982年起到1990年,医院因原门诊、病房低矮、阴暗又属危房,且无改造价值,故在省、市、县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,在医院西侧征地25327.93平方米,新建了门诊、病房楼、康复园及其它附属设施,医院从此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。医院总占地面积59732.61平方米,合约90亩,分东西两院,东院为生活区,西院为医疗区。
  为适应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,1995年后,医院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步伐,对危旧医疗用房进行改造、拆建,相继建起了康复中心大楼、药库、洗衣房、急救特检大楼、制剂大楼,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  如今,一座具有现代化标准的花园式医院已经初具规模。绿茵茵的草坪,在耀眼的阳光下更显苍翠怡然; 枝叶茂盛的芙蓉树,在和风中婆娑摇曳;假山雕塑、小桥流水,风景宜人;座座乳白色的高楼鳞次栉比,凸显与时俱进的风流;安详的病人在绿草与鲜花中徜徉漫步,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脚步正匆匆……走进蓬莱市人民医院,扑面而来的如东方风来般的温馨与和谐,无不使人感受到这里的勃勃生机。